Brain Bee脑科学竞赛是一项面向全球青少年的神经科学竞赛,旨在激发年轻一代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研究兴趣。该竞赛由美国心理学协会、欧洲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科学学会、美国Dana基金会以及国际脑学科研究组织等权威机构联合主办。自1998年由诺伯特·米斯林斯基教授创立以来,已发展成为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200个分会的国际性赛事。2013年,这项竞赛被引入中国,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多年来,在Brain Bee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大多被哈佛、麻省理工、清华、北大等世界知名学府录取,许多选手选择了神经科学及相关专业作为主修方向。
一、竞赛含金量
Brain Bee竞赛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声誉,被公认为神经科学领域的“黄金敲门砖”。其含金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名校认可度方面,获奖学生深受世界顶尖大学青睐,数据显示73%的全国赛获奖者能够进入世界排名前50的院校。
在学科能力培养上,竞赛内容涉及生物、医学、心理、化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有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科研能力。此外,与数学、物理等传统学科竞赛相比,Brain Bee参赛人数相对较少,但获奖比例较高(总获奖面约40%),具有一定独特性。竞赛不仅注重理论知识,更强调实践应用,全国赛阶段包含标本识别、病例诊断等环节,全面模拟真实科研场景。
二、2026赛季赛程安排
2026年Brain Bee竞赛的时间安排已经明确,以下表格展示了各阶段关键时间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6赛季 Brain Bee地区活动公开报名中!
Brain Bee竞赛协助报名通道⇓

三、赛制与组别设置
Brain Bee竞赛根据学生年龄分为两个独立组别:Brain Bee组面向9-12年级学生,Brain Bee Junior组面向5-8年级学生。这种分组方式确保了竞赛的公平性和年龄适应性。
地区赛:阶段,两个组别均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时长为90分钟。Brain Bee组需要完成80道题目,Brain Bee Junior组需完成60道题目,题型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试题语言为中文,但专业术语会同时标注中英文,参赛者可用中文或英文(包括缩写)作答。
全国赛:阶段,两个组别的考核方式有所不同。Brain Bee组包含三个环节:笔试(50题,50分)、图片/标本识别(13题,26分)和病例诊断(8大题,24分)。Brain Bee Junior组则包括笔试(40题,40分)和科学海报制作(团队任务,40分)。
国际赛:阶段,每个国家或地区可派送一名学生参加,通常由全国赛一等奖分数最高者代表中国参赛。国际赛期间,选手还将受邀参加神经科学学术年会。
四、考试大纲与内容分布
Brain Bee竞赛内容全面覆盖脑科学核心领域,以下表格展示了主要知识模块及占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标有*的内容对Junior组不作要求,这体现了组别间的难度差异。
五、竞赛难度
Brain Bee地区赛整体难度适中,特别是对于有生物学基础的学生。地区赛获奖面维持在40%左右,零基础学生通过系统准备(建议60小时以上)也有很大机会获奖。全国赛难度显著提升,不仅考察知识广度,更注重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别是病例诊断环节,需要学生从症状推断病变脑区,建立完整的逻辑链条。
对于低年级组(5-8年级),竞赛侧重兴趣培养与科学思维启蒙,内容相对基础。而高年级组(9-12年级)则更注重科研能力提升与学术深度,需要掌握更复杂的神经机制和疾病知识。
近年来,竞赛难度略有提升,特别是神经递质相关考点比例增加,跨学科整合题(如脑机接口的神经信号编码原理)成为新难点。
六、奖项设置与分数线
Brain Bee竞赛奖项设置分为地区、全国和国际三个级别。地区赛和全国赛均设一、二、三等奖,总获奖率维持在40%左右。
关于历年分数线,以下数据可供参考:在高年级组地区赛中,一等奖分数线通常在87分以上(满分120分),二等奖在80-86.5分,三等奖在70-79.5分。低年级组地区赛一等奖分数线约69分以上(满分100分),二等奖61-68.5分,三等奖54-60.5分。
需要注意的是,分数线会根据当年试题难度和考生整体水平进行微调。晋级全国赛的名额分配也有一定规则:地区名额根据各赛区实际参与人数按比例分配,综合名额则根据全国所有赛区学生成绩排名决定。
七、备考策略指南
有效备考Brain Bee需要系统规划和科学方法。备考初期,建议以《Brain Facts》和《神经科学:探索脑》为核心教材,建立完整知识体系。这些资源可在官网免费获取。
中期备考应注重实践训练,特别是图像识别和病例分析能力。可利用BrainMaps.org等在线资源进行大脑结构识别练习,同时研究真实临床案例,建立“症状-病理-治疗”推理模型。
冲刺阶段需进行全真模拟和限时训练,熟悉考试节奏。建议完成2019-2024年历年真题,归纳高频考点和易错点,建立错题本进行针对性复习。
对于不同组别,备考重点应有所侧重:低年级组需夯实基础,培养科学表达能力;高年级组则需深入掌握神经机制,提升病例分析和科研应用能力。
Brain Bee脑科学竞赛作为连接青少年与神经科学的重要桥梁,不仅是一次学术竞技,更是发现科学兴趣、培养科研素养的宝贵平台。2026赛季的序幕已经拉开,准备迎接这场探索大脑奥秘的挑战吧。
备赛的同学可扫码咨询/领取
【Brain Bee竞赛历年真题+全套实用PDF备赛书单+100道精练题&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