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神经科学领域的TOP级竞赛——2026赛季BrainBee脑科学大赛考试大纲?重难点和易错点有哪些?

BrainBee脑科学大赛是一项面向全球青少年的神经科学竞赛,旨在激发学生对人类大脑及其复杂功能的兴趣。这项竞赛由美国心理学协会、欧洲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科学学会等国际权威机构联合主办,目前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

一、赛事介绍

大赛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了展示其神经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舞台,并帮助他们为未来在生物、医学、心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大赛采用​三级进阶模式​,包括地区赛全国赛国际赛。竞赛根据学生年龄分为两个组别:Brain Bee组(9-12年级)和Brain Bee Junior组(5-8年级)。这种分组方式确保了竞赛内容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相匹配,使更多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并享受探索脑科学的乐趣。

二、报名指南

BrainBee脑科学大赛提供了两种报名方式供学生选择。基地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所在学校进行报名,而非基地学校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个人报名通道参与。2026年的报名时间安排为:基地学校报名截止日期为2026年1月1日,个人报名通道开放时间为2026年1月1日至1月10日。

BrainBee竞赛报名信息概要

​报名类型​ ​适用对象​ ​报名时间​ ​费用​
基地学校报名 官方合作学校学生 即日起至2026年1月1日 450元/人
个人报名 非基地学校学生 2026年1月1日至1月10日 450元/人

报名主要通过BrainBee中国组委会官网完成。个人报名的学生需注意,考点分配等考务信息将在报名结束后通过邮件形式通知,因此需要密切关注邮箱信息。

三、赛程安排

BrainBee脑科学大赛遵循明确的赛程安排,为参赛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备赛时间线。2026年的赛程安排如下:地区赛定于2026年2月22日举行,形式为线下闭卷笔试;全国赛计划于2026年3月29-30日举行,采用线上综合考核形式,包含实操环节;国际赛则将于2026年7月举行,与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同步进行。

竞赛的时间安排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节奏,地区赛结束后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准备全国赛,这为晋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备赛时间。国际赛则在暑假期间举行,避免了与学校学业的冲突。

四、考试内容与大纲

BrainBee脑科学大赛的考察内容涵盖了脑科学的多个领域,主要分为五个核心模块:脑基础(25%)、脑功能(20%)、脑疾病(25%)、脑研究(20%)和脑加强(10%)

​脑基础​​部分包括神经元结构、脑区解剖(如海马体、杏仁核)、大脑发育与老化等内容。

​脑功能​​部分涉及感知、记忆、语言、情绪的神经机制。

​脑疾病​​部分重点关注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儿童发育障碍等疾病的病理与诊断。

​脑研究​​部分涵盖脑成像技术(fMRI、PET)、脑机接口、人工智能交叉应用等前沿领域。​

脑加强​​部分则包括正念冥想、运动对脑健康的影响等实用内容。

BrainBee竞赛考试内容与权重分布

​知识模块​ ​内容要点​ ​权重占比​
脑基础 神经元结构、脑区解剖、大脑发育与老化 25%
脑功能 感知、记忆、语言、情绪的神经机制 20%
脑疾病 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儿童发育障碍 25%
脑研究 脑成像技术、脑机接口、人工智能交叉应用 20%
脑加强 正念冥想、运动对脑健康的影响 10%

五、竞赛环节与形式

BrainBee竞赛根据不同组别和级别设置了不同的竞赛环节和形式。

地区赛中,两个组别均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Brain Bee组(9-12年级)需要完成80道题目,而Junior组(5-8年级)则需要完成60道题目。题型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试题为中文,专业术语在试题中均用中英文标出。

全国赛的环节设置更为多样化。Brain Bee组(9-12年级)的全国赛包括三个环节:笔试环节(50道题,计50分)图片/标本识别环节(13题,计26分)病例诊断环节(8大题,计24分)。标本识别要求参赛者辨认出标本或CT、MRI等影像中相关大脑结构的名称;病例诊断则要求根据病例信息,对患者疾病作出分析判断。

Brain Bee Junior组(5-8年级)的全国赛分为笔试环节(40题,计40分)科学海报制作环节(团体任务,占40分)。科学海报制作要求团队根据指定的海报主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海报制作并进行演讲。

六、重难点分析

BrainBee竞赛的重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标本识别​​中的边缘脑区(如岛叶、基底核)在CT/MRI影像中的定位容易混淆,这要求参赛者不仅要掌握大脑结构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像识别能力。

其次,​​病例诊断​​环节要求从症状推断病变脑区,需要建立完整的逻辑链条。例如,帕金森病的诊断需要理解其病理基础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并能将这一知识与患者的临床症状联系起来。逻辑链条不完整是这一环节常见的失分点。

第三,​​跨学科整合题​​逐渐成为竞赛的难点之一。例如分析脑机接口的神经信号编码原理,需要融合生物学与工程学知识,这对参赛者的知识广度和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最后,​​专业术语的记忆和准确应用​​也是竞赛中的重要挑战。虽然竞赛允许使用中文或英文(包括英文缩写)作答,但对术语的准确理解和记忆仍然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七、常见易错点

根据往年竞赛情况,参赛者常见的易错点主要包括:一是​​专业术语记忆不准确​​,虽然考试允许中英文作答,但对专业术语的精确记忆仍然至关重要,细微的拼写错误或概念混淆都会导致失分。

二是​​图像识别训练不足​​,大脑结构在不同切面和成像技术下的表现各异,缺乏足够的图像识别练习会导致在标本识别环节表现不佳。特别是边缘脑区如岛叶、基底核等在CT/MRI影像中的定位,容易混淆。

三是​​病例分析缺乏系统思维​​,在病例诊断环节,许多参赛者只能零散地列出症状和可能疾病,缺乏完整的逻辑推理链条,无法系统地将症状与病变脑区联系起来。

四是​​时间管理不当​​,虽然考试时间看似充足,但需要快速准确地回答大量题目,特别是全国赛的多环节考核,需要合理分配时间。

五是​​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不足​​,对于涉及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交叉领域的题目,许多参赛者缺乏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八、奖项设置

BrainBee竞赛设置了完善的奖项体系。地区赛奖项根据各活动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内参与学生得分排名,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总获奖面维持在40%左右。

全国赛奖项根据学生各环节总分相加排名,评出全国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总获奖面同样维持在40%左右。根据报名学校学生的总体成绩表现,还会评出团体奖若干名。

全国活动总人数在450人左右(包括Brain Bee和Brain Bee Junior组)。国际活动方面,每个国家或地区均可派送一名学生参加。全国活动Brain Bee组(9-12年级)一等奖分数最高者将获得国际活动中国代表资格,参加国际活动的学生还将获邀参加欧洲神经科学学会(FENS)的学术年会。

九、备考建议

针对BrainBee竞赛的特点,备赛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要​​系统学习核心知识​​,以《Brain Facts》为主要教材,结合《神经科学——探索脑》等辅助资料,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重点掌握大脑解剖结构、神经元工作机制、常见脑疾病病理等核心内容。

其次要​​强化图像识别训练​​,利用在线资源如Headneckbrainspine标本库(如可访问)、BrainFacts官网的3D brain模拟等工具,提升对大脑结构在不同成像技术下的识别能力。

第三要​​练习病例分析​​,通过观看医学纪录片、病例分析视频等方式,培养从症状推断病变区域的系统思维能力。可以尝试总结常见脑疾病的典型症状和诊断要点。

第四要​​进行模拟测试​​,通过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时间限制,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特别注意填空题和专业术语的书写规范。

最后要​​关注跨学科整合​​,适当了解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的基础知识,培养将神经科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BrainBee脑科学大赛不仅是一项竞赛,更是青少年探索神经科学奥秘的起点。通过系统备赛和参赛,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专业知识,还能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在相关领域的深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无论最终成绩如何,参与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备赛的同学可扫码咨询/领取

【Brain Bee竞赛历年真题+全套实用PDF备赛书单+100道精练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