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青少年脑科学赛事,Brain Bee竞赛吸引了来自5-12年级学生的广泛参与,旨在激发他们对脑科学的兴趣与理解。本文将从2025年最新赛程安排、核心考核模块、命题趋势三个维度展开深度解读,帮助备赛者系统掌握竞赛要点。
一、2025年Brain Bee竞赛最新安排
关键时间节点
地区赛:已于2025年2月22日结束,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察基础脑科学知识。
全国赛:2025年3月29-30日以在线形式举办,包含笔试、案例分析及团队协作等多维度考核。
国际赛:将于2025年7月与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同步举行,中国区仅全国赛一等奖最高分获得者可代表参赛。
参赛资格与分组
Brain Bee组:面向9-12年级学生,考核内容包括笔试(50题)、大脑影像识别(13题)及病例诊断(8题)。
Junior组:针对5-8年级学生,考核形式为笔试(40题)和团队科学海报制作(4-5人协作)。
竞赛形式与晋级机制
全国赛在线考试:采用双摄像头监考系统,要求考生提前登录平台进行设备调试。
评分权重:
高年级组:笔试50分(50%)、影像识别26分(26%)、病例诊断24分(24%)。
低年级组:笔试40分(50%)、科学海报40分(50%),团队得分均分至个人。
二、Brain Bee竞赛全国赛考试内容深度
高年级组(Brain Bee组)三大核心模块
笔试环节:
题型:选择题与填空题交叉设置,例如考察“海马体在记忆形成中的作用”,需结合神经解剖学与认知心理学知识作答。
难点:专业术语中英双语对照(如“额叶皮层”标注为“Prefrontal Cortex”),允许用英文缩写答题。
影像识别:
考察范围:涵盖CT、MRI等医学影像中丘脑、杏仁核等结构的辨识,需掌握横断面与矢状面的三维对应关系。
示例:要求根据MRI图像标注布洛卡区(Broca's area)及其在语言功能中的定位。
病例诊断:
命题方向:涉及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需通过症状描述推断病理机制(如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
答题技巧:采用“症状-脑区-递质异常”三步分析法,例如将运动迟缓关联至黑质纹状体通路损伤。
低年级组(Junior组)考核重点
笔试内容:侧重大脑基础结构与功能,如区分大脑皮层各叶区功能(额叶决策、枕叶视觉处理等)。
科学海报制作:
主题类型:可能涉及“睡眠周期对记忆巩固的影响”或“压力激素对海马体神经再生的抑制作用”等前沿议题。
评分维度:内容科学性(15分)、展示逻辑性(15分)、设计创新性(10分),团队需在2小时内完成资料整合与视觉呈现。
三、Brain Bee竞赛核心知识模块
五大核心知识模块
脑结构与发育(占比30%):
重点:神经元突触传递机制、大脑皮层分区功能图谱、神经干细胞分化路径。
感知与认知系统(占比25%):
难点:视觉信号从视网膜到视皮层的传递路径(如外侧膝状体枢纽作用)、记忆的突触可塑性理论(LTP/LTD机制)。
脑疾病机制(占比20%):
新增考点:2025年强化对罕见病(如亨廷顿舞蹈症)的基因突变机制考察(CAG重复序列异常)。
神经技术前沿(占比15%):
案例:光遗传学技术(Optogenetics)在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原理。
脑功能增强(占比10%):
热点:经颅磁刺激(TMS)对抑郁症治疗的神经调控机制。
2025年命题新趋势
跨学科融合:引入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的交叉议题,如卷积神经网络(CNN)与视觉皮层信息处理机制的类比分析。
实践导向:病例诊断题增加真实医学数据(如脑电图波形图),要求解读癫痫发作期的异常放电模式。
伦理思辨:在科学海报环节可能涉及“脑机接口技术的社会伦理争议”,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Brain Bee竞赛的成绩已成为全球顶尖院校神经科学、生物医学等专业的重要参考。获奖者不仅展现了对复杂神经机制的理解能力,更通过病例诊断等环节证明了其临床思维潜力。建议参赛者以此次竞赛为契机,深入探索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为未来学术发展奠定基础。
扫码免费领取【Brain Bee全套实用PDF备赛书单等】⇓